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灌抖音在線觀看人數包月,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買YouTube在線直播人數包月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灌蝦皮Shopee在線直播人數包月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Facebook在線衝觀看人數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衝蝦皮Shopee在線直播人數包月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蝦皮Shopee灌直播人數包月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TikTok在線直播人數灌水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抖音在線買觀看人數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衝Instagram直播人數

站在煩惱里仰望幸福    1、站在煩惱里仰望幸福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里。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銷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一類像是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于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卻發現,永遠登不到頂,最終看不到頭。他們并不知道,其實,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另一類人也像在登山,但他們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松中,得到某種自足。    盡管不得大愉悅,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于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有的人本來幸福著,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卻看起來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為什么煩惱的都有。為權,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著這個沉重的布囊,裝得越多,牽累得也就越多。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詩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其實,誰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別人心里。    2、時間的步子    我坐在老屋的大門口,看屋檐角滴下的雨點,仿佛看見了時間的身影。人生命的長短是用時間來衡量的,誰都希望長壽,但時間總是不答應,它依然按照自己的節拍行走,且從來不失卻公平。    年輕時,時間的步子要慢得多,尤其是童年,總是留下比較多的回憶。年歲越高,日子過得越快,才知道要節約。可是,卻挽不住時間匆匆的腳步。時間是高利貸者,如果你要時間預先支付,他日必會付出最昂貴的代價。簡單地說,人一宿不睡覺,并不是睡一宿就能還清的。    最好是不緊不慢。站在橋下,看江水奔流,一邊是現在,一邊是過去。只有橋是現在。逝者如斯夫!人不免要感到悲哀。可是話說回來,真要是有大把的閑暇,無所事事,又覺得無聊的侵襲。閑暇對忙碌者是沙漠的甘泉,對無聊者是折磨的負累。    人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因而印象深刻。對重復的東西,熟視無睹,不愿調動更多的精力予以關注。人們總認為時光在加速行進,不過是一種錯覺罷了。童年慢,老年快,童年做加法,老年做減法,對誰都是一樣。    和時間賽跑,只會受到時間的嘲笑。把時間當海綿用力擠壓,實際上是一種透支。信貸消費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日子,時間可不可以信貸呢?或者把現在切割得很細小,塞滿人生的悲歡離合?時間可以任你切割,但它的長度和節奏你無法更改。    你可以向別人借金錢,卻不可以借時間。如果你強行剝奪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謀財害命也不能增加自己的時間,這又何必呢?    不管世界上的事物有多么復雜,在時間的面前,他們都是運轉的鐘。太陽是鐘,日出日落分出白天黑夜。樹木是鐘,一枯一榮就是寒暑更替。人就是鐘,一生一世記錄不同時代的生活。人在旅途,含辛茹苦,時間會使我們了解事物,看事物很清楚嗎?    科學上的時間是慢不下來的,心理上的時間卻能夠調整。讓日子像童年那般新鮮!讓生命像樹木一樣生長!    3、生命的長度與密度    若按70歲計算,人生也不過兩萬五千多天,可是我還是要“計算”:    有一位朋友問我一個問題,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說:“人的一生有沒有5萬天?”    我說肯定有吧。我想,5萬元錢一天就可掙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豈能沒有5萬天?可朋友說:“否。”    于是細算,果然:人生七十古來稀,若按70歲計算,人生也不過兩萬五千多天,連3萬天都不到!難怪羅大佑的《凡人歌》唱道:“人生何其短,何必苦留戀。”    生命如此短促,我們每個人不過是一顆流星。算一算,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我,如果能戰勝七病八災有幸終老,死后墓志銘上最多寫上這么一段:1969~2050年。前面是古人,后面是來者,我與他們無緣謀面。    生命來之不易,而又魅力無窮。每個生命的孕育都經過了與幾億個對手的競爭,每個都曾是他雙親懷里的至愛。忙碌的人生就像一輛快速奔跑的戰車,疾病、痛苦、嫉妒、詛咒……都是兩旁嗖嗖作響的子彈。可我們不能停止,還要頑強地活下來,最終站到勝利的山巔與尊嚴握手。    這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但生命是有長度的,它因人而異。我確信生命的長度取決于它的密度。--想到這一點,我才明白我之所以羨慕那些藝術家的原因:他們總是更醉心于關注他人和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他們也更樂于表現、展示、美化、創造那些富于個性魅力和共同命運的人生,他們其中甚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以自己僅有的一次生命深投其中,無怨無悔。像海明威、巴爾扎克、貝多芬、凡·高……他們生命的密度因此而加大,閃爍出金剛鉆般堅韌的光澤,而被他們賦予靈魂的藝術則更接近于永恒。    還有那些終日勤勉于工作的人。那些也許并不懂得美學和藝術而樸素誠實的人,誰能說他們的生命沒有意義,是空虛的外殼呢?    你我皆凡人,但我們的生命仍然可以“加密”.當我們最大限度地投入我們的智慧和熱情,讓我們的身體和靈魂都像果實飽滿的莊稼;當我們積極地面對人生種種不測,執著于信仰;我們又何嘗要擔憂歲月的轉瞬即逝,又何嘗不可能驕傲地說,我愛過,夢想過,生活過呢?    珍惜生命,死而無憾。    4、殘酷的現實    一位父親去拜訪他在一家公司的好朋友。下面是他們之間的對話:    “你還是這家公司的副總裁嗎?”    “是啊,怎么了?”    “我兒子剛剛畢業,我希望讓他接受點鍛煉,豐富一下人生經歷,同時開始賺點小錢。”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幫忙。”    “當然。我希望他能從點點滴滴做起,對勞動和金錢形成正確的看法。”    “那好……我想可以讓他去當總經理。總經理不需要做任何具體的事情,我讓他來的時候他來一下,隨便說些無關痛癢的廢話。工資每月8萬比索,有獎金,公司還負責報銷一些日常花銷。可以嗎?”    “嗯……不好,那可是一大筆錢啊,而且職位太高了。還有別的嗎?”    “那就項目主管吧。工作就是批示一下下級交上來的匯報書以及做一些別的瑣事,工資每月5萬比索,有獎金,還有餐飲和差旅補貼。”    “也不好,要知道他剛參加工作,還有低些的職位嗎?”    “那……部門經理吧。每天給員工下達些指令,訓訓話什么的,每月工資3、8萬比索,有獎金和差旅費,還有帶薪休假。”    “嗯……還有更低層些的嗎?”    “項目負責人或是主管分析師、財務執行官也可以。工資每月3、2萬比索,還有獎金。做的事情也很簡單:打幾個電話,時不時地同來訪的客戶聊聊天。”    “不,我想讓他多學點東西,珍惜勞動。還有別的嗎?”    “哦,這樣吧,我讓他去當辦公室副主任,幫助辦公室主任管理下面的分析員,監督他們工作。每月工資2、2萬比索,工作時間朝九晚五。你覺得呢?”    “算了。還有更基層的工作嗎?”    “那就只剩工程人員和會計了。這兩個職位需要掌握很多金融和規劃方面的知識,整天同經理、項目主管和客戶打交道。加班是家常便飯,沒有加班費,成績還往往是別人的。工資是最低的8500比索,每天辛苦工作12到13個小時,只有半小時的時間可以用來吃飯,而且每天都要拿工作回家干。”    “噢……這些活真是費力不討好,不過,的確可以讓我兒子從中學點東西。能讓我兒子干這活嗎?”    “不可能!做這件事的人,他必須最起碼是碩士,會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還要有足夠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行!”    5、寬窄都是路    無論處于任何時間、法象里面,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顆葡萄和昨天吃的那顆葡萄并不一樣,這杯酸梅湯和我15歲去臺北在中華路喝的那一杯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必刻意用過去的經驗與眼前做比較。    一般人都喜歡拿過去和現在相比較,連吃一盤蛋炒飯也會認為昨天那一家炒的好吃些。禪宗注重“異”,人們都用過去的經驗在生活,他們最無法開悟的一點就是“同”.不能開悟,許多痛苦就此產生。    若能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秒鐘做標準,你就會生活得很好。無論你是獨自處于非洲大沙漠的烈日之下,或者和朋友一起待在舒適的冷氣房里,都沒有什么差別,每一個點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來才等于你整個的生命。    有一年我獲得了“杰出青年獎”,香港《東方日報》的總編希望我寫一篇文章。    “我寫什么呢?”我問。    “寫崎嶇的道路。”    “那是什么?”    “你的成功史。寫你如何達到今日的成功之境。”    “我不能寫。因為我的人生中沒有崎嶇的道路,對我而言,無論什么情況都是很好的。”    如果我走在崎嶇的小徑上,我就用崎嶇小徑的心去欣賞它;如果走在林蔭大道上,我就從林蔭大道的角度去品嘗。我不認為林蔭大道就優于崎嶇小徑,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事物就沒有好壞之別。    不論剩下多少水,我只想“我還有水”,而不去在意水的多少。我畫過一幅漫畫:黃河的源頭是生,出海口是死,它整個生命的過程當然有時細水長流,有時波濤澎湃,有時順暢,有時受阻;有時寬,有時窄;我在寬時品嘗寬,在窄時品嘗窄;在逆時面對逆,在順時享受順。我不愿自己的生命從頭到尾一樣寬暢、平凡。    6、年輕時你想砍哪棵樹?    上大學時,有一次我們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那時正年輕,豪情無限高談闊論,仿佛世間之事無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著傾聽,不參與我們的種種話題。    待大家熱情一過,老教授提出要做個測試,我們頓時都來了興致。老教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較細,你會砍哪一棵?”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松了,楊樹也不值錢!”    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我們覺得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閃爍著,我們猜想他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于年頭太多,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說:“那還是砍紅松,楊樹都中空了,更沒有用!”老教授緊接著問:“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結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幾只幼鳥正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問來問去的,導致我們一會兒砍楊樹,一會兒砍紅松,選擇總是隨著您的條件增多而變化,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測試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聽了這番話,我們心中似都有所感悟,可一時又抓不住什么。老教授看著我們說:“剛才聽你們縱論天下之事,似乎無所不在話下。可是,當你們踏上社會之后,當許多事擺在眼前,你們便只顧著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種變數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會做些沒有意義的事。一個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標,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所迷惑,才不會偏離正軌。這就是我的測試,也是我想要告訴你們的!”    7、給別人留有余地    韓國北部的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正是采摘柿子的季節,當地的農民常常會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樹上,他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    經過這里的游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時,導游就會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里是喜鵲的棲息地,每到冬天,喜鵲們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有一年冬天特別冷,下了很大的雪,幾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鵲一夜之間都被凍死了。第二年,一種不知名的毛毛蟲突然泛濫成災,那年秋天,果園沒有收獲到一個柿子。直到這時,人們才想起了那些喜鵲,如果有喜鵲在,就不會發生蟲災了。從那以后,每年秋天收獲柿子時,人們都會留下一些柿子,作為喜鵲過冬的食物……    給別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生機和希望啊!    8、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應當的    老人是菲律賓華僑,在海外跋涉半生。幾經浮沉,衣錦還鄉的他萌生了濟世助人,造福相鄰的念頭。    于是,老人分別給家鄉幾所學校的校長寫了信,希望每個校長能提供十來個學生名單,他從中選定人選,作為他資助的對象。    家人真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贈,何必把程序搞得這樣復雜?不如來個快捷方式,譬如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計劃”,干凈利落地了卻一樁心愿,豈不是更好?    老人搖搖頭說:“我的血汗錢只給與那些配得到他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資格得到資助。是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是優秀生抑或是特長生,誰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單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讓家人買來了許多書,分門別類地包裝好,準備寄給名單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覷,這樣微薄的贈與是不是太寒磣了。大家斷定書中自有黃金屋,可翻來覆去也沒有找到夾在書中的紙鈔。只是,在書的第一頁看到了老人的親筆,贈給品學兼優的學生,落款處是老人的地址,姓名,電話和電子信箱。    家人大惑不解,卻也不愿悖逆老人的旨意,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書。    夕暉來去匆匆,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呆,有莫名奇妙的唉聲嘆氣。從黃葉凋零到瑞雪飄飛,誰也猜不透老人所為何事。    終于讀懂老人的心,源于新年的一張賀卡,很普通。上面寫著:感謝您給我寄來的書,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我會記著您。祝您新年快樂!沒想到老人竟然興奮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終于找到一個可資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終于明白老人這些日子郁郁寡歡的原因,他寄出去的書原來是塊兒試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會有資格得到他的資助。    老人說:土地失去水分滋潤會變成沙漠,人心沒有感激滋養會變的荒蕪,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個冷漠自私的人,不是關愛別人,縱使給他陽光,日后也不會放射出自身的溫暖,且也不配得到別人的愛。    的確,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什么是必須應該的,所以,沒有一種領受可以使無動于衷心安理得的,都應心存感激。一朵花會為一滴雨露鮮艷嫵媚,一株草會因一縷春風搖曳多姿,一湖水也會因一片落葉蕩漾清波,一顆心更應對另一顆關愛的心靜靜的綻放感情的笑臉。    9、有理更需寬容    有一個朋友和老板去餐廳吃飯。服務小姐的態度非常惡劣,臉上沒有一點笑容。朋友很生氣,要投訴她,卻被老板制止了。老板說:“也許她失戀了,也許她剛剛被上司指責過,總之,我們應當原諒她。”    “不管什么理由,也不應該影響工作,這是她的錯。”    “是的,”老板意味深長地說,“正是因為她全錯,而你全對,才需要你的寬容。”    朋友說了一句讓老板噴飯的話:“沒想到您還有傻根精神。”    “所以,我是頭兒,”老板笑著說,“你是我的員工。”    在我們感到不痛快的時候,感到人生無望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走到窗口,去看看行色匆匆的人們,去想一想別人的痛苦。在理解與寬容的世界里,有更輕松的呼吸和更新鮮的空氣。    10、需要奮斗是幸福的    試想一種如此美好的生活:    出生了,父母都在家中全心全意地照顧你,你的母親在產假里照領全薪。而你的父親也因妻子生育而享受9個月的“產假”.    在你16周歲前,你的父母可獲得生活津貼。你絕不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16周歲以后,你完成了9年義務教育,想繼續深造?沒問題,國家給你學習津貼。    病了?不用慌,你可享受病假補助,其數額視病假長短而定,相當于工資的75%至100%,醫療費用和經醫生之手的藥品,大部分由國家負擔。    失業了?領救濟金去吧。每月1、3萬克朗,約相當于1、3萬元人民幣一個月,比北京、上海的普通白領還要高。如果你再打一份不用交稅的零工,日子過得就更紅火了。    老了?國家養著你。    這就是瑞典人民的美好生活。富裕的國家為人民制定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護。它的公民不愁吃不愁穿不怕病,失業了也很快樂,老了也生活得很體面。生活環境優美,擔心的只是全球變暖之類的問題。    這樣的生活,天上人間,不是神仙賽神仙啊。    且慢,來看看這樣的數據吧:每年有2000個瑞典人自殺,是世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不久前,瑞典摔跤世界冠軍米歇爾·永貝里自殺身亡,年僅34歲。    在瑞典的負面新聞里,“年輕人的惡作劇”、“自殺”這樣的字眼司空見慣。前不久,芬蘭發生校園槍擊案,8人死亡,兩個瑞典小青年覺著好玩,于是在網絡上發布告示,說也要在瑞典制造一起類似事件,警方聞訊連忙將兩人捉拿。    他們自殺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太好。他們無需奮斗,沒有壓力,無所事事,生活無憂之余就想:上帝要我來干什么?上帝要我來到底要干什么?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想呀想,想不通,就去自殺。    想想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制定5年計劃,長遠目標。每天勤奮地工作,可憐的一點薪水要孝順父母、養孩子、養車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養房子,還務必要養好身子,病了,昂貴的醫藥費讓你吃不了兜著走。自殺,哪里敢,養育之恩還待報,培養孩子的責任壓在肩頭,生命可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失眠、抱怨,發夢也想中500萬。可不曾想,奮斗令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責任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壓力讓我們不斷成長,成就讓我們充滿自豪。不要再抱怨生活的艱辛,原來,需要奮斗也是幸福的一種。不是嗎?分頁:123

沒有刻骨銘心的自卑,哪來不顧一切的努力  文/汝之尾巴草(簡書作者)  01  你小時候有沒有因為被人瞧不起而哭泣過?眼睜睜看著那些欺負你的人整天在你面前耀武揚威,但你就是不敢拿他怎么樣……畢竟他爸爸是教導主任,她媽媽可能正好是你爸單位的領導……  我有過,還不止一兩次。  在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了一個道理:老師的孩子惹不起。不管你跟他是因為什么原因起了爭執,或者僅僅是因為他背課文背不過你,考試成績沒你高平時又說不過你,反正只要你們有了矛盾,哪怕只是吵架,不對的人一定是你,最后被罰的也是你。  那個時候的我并不覺得做臨時工的父親比別人差在哪里,也沒有意識到家住在小平房里就不應該帶同學去家里玩……后來,我看到母親卑微地站在老師面前保證回去后會好好管教我,聽到去過家里玩的同學在跟別人說原來小草家住的是破平房時,我才發現一個事實:  原來我跟別人并不一樣。  我沒有別的同學那樣有光鮮的家室,也沒有漂亮的獨立房間,甚至長到好多歲之后還是跟姐姐擠在一張小床上,灰不溜秋的我就不應該跟別人一樣有個快樂的童年。  02  那個時候的我常常覺得很多事不公平,但又說不清真正的公平是什么,只是想著為什么有的事情明明別人可以做,我卻不可以。長大了才知道那些都是不可逾越的階級。  因為階級上的不對等,讓很多事情沒法談公平。  比如說,明明我小時候唱歌還不錯,但老師選合唱隊的時候卻沒有我,因為要買專業的服裝,要繳納一定的費用進行培訓,但那些我都負擔不起。我也沒有爸爸媽媽的資源和人脈能為我們的團隊提供訓練場地或者其他便利。  再比如說,升初中高中的時候,因為戶口問題,我需要繳納擇校費還不一定進得了有些名校,但同班同學大多數不用擔心:他們要么家里早早買了學區房,沒有這個煩惱;要么從小學習了其他技能,又可以加分,還可以多一條渠道進入名校。  這些我都沒有,也永遠不會有。  出生在一個普通到有些貧窮的家庭的我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我的人生不可能有什么捷徑,就算真的有,也是靠我后天努力創造的,而不是父母賦予的。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供我溫飽,實在沒有多余的能力給我更多。  這就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03  我不去怨憤命運的不公平,但我卻感到深深的自卑。當別人問起我父母的工作單位時,我總是用小的不能再小的聲音說:“他們都是個體”……當老師讓組織春游秋游時,我總要找借口說不去。  明明大家都知道我是因為窮,我家沒有多余的錢讓我參加那些活動,但我還是嘴硬著說我只是正好沒時間。  不想讓自己顯得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要拼命融進大家的圈子,聊和大家一樣的話題……天知道,當他們說到某個明星的最新緋聞時,我卻完全沒聽過那個人名時是有多尷尬,當他們都看得出來我又窮又土氣時,只有我死死堅持不肯承認自己的卑微……  是啊,那時候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卑微。因為什么都缺,什么都顯得很珍惜,讓我一度與大家格格不入。感覺自己拼命裝作跟別人沒區別的樣子簡直低到塵埃里。但沒辦法,那時的自尊心讓我沒辦法什么都不在乎。  越是在乎,內心就越自卑。那種融噬骨髓的自卑感如影隨形了我的整個童年和青年。  04  我一直在掙扎著、奮斗著,一直在心底里告誡自己,總有一天要跟他們一樣,跟那些說起話來自信滿滿的人一樣,有底氣,什么都不用虛。  可是真的好難啊,階級的溝壑不是你說跨就能跨得過去的。  也許你用盡全力感覺自己跳得夠高,但實際上你還是沒能像鯉魚躍龍門一樣越過去。你拼盡全力考進了名牌大學,發現別人即使不用費太大力氣也進了同樣的大學;你終于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筆積蓄,卻發現別人早已更上一層樓……  一直以來,我做得那么多努力都是在追趕別人的腳步,想著別和他們差太多,但回過頭發現,當你正在努力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停下腳步,并且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本來就足夠他們毫不費力地超越你。  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不容忽視,也無法磨滅。  還好我始終沒有放棄。  05  雖然像人們說的那樣,階級之所以是階級,就是因為它沒那么容易跨越。也許是一代人兩代人,也許經過很多代人的努力,也不一定能真正跨越,但至少有了希望。  因為有了希望,所以我沒那么自卑了。或者說,因為能看到希望,我把自卑換化成了一種力量,一種即使是千難萬苦中也能咬牙堅持的力量。  那些咬著牙死死堅持的日子實在太深刻了,我想這輩子也不會忘掉。它讓我絕望過,讓我含著眼淚大笑過……還好,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深刻地感受過因為階級的不同而帶來的自卑。他們也大概和我一樣,因為不想就那么認輸,所以將自卑轉換成了力量。  即使知道階級之差是堵堅固的墻,也阻擋不了一個拼命在拼搏的人的拳頭。  總有一天,我們會用自己的力量推倒那堵墻,總有一天我們除了自卑還會為自己驕傲……雖然那一天的到來可能需要很久很久,但我們卻從不會放棄。(來源:簡書) 我曾自卑過,但那又不影響我牛逼 所有對孩子的不滿,都源于你的自卑 親愛的,別讓你愛的人自卑分頁:123

余秋雨:廟宇  自幼能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然不懂其義,完全是從鄉間老娘們的口中聽熟的。  柴門之內,她們虔誠端坐,執佛珠一串,朗聲念完《心經》一遍,即用手指撥過佛珠一顆。長長一串佛珠,全都撥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醮一醮朱砂,在黃紙關碟上點上一點。黃紙關牒上印著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點遍這些小圈,真不知需多少時日。夏日午間,蟬聲如潮,老太太們念佛的聲音漸漸含糊,腦袋耷拉下來,猛然驚醒,深覺罪過,于是重新抖擻,再發朗聲。冬日雪朝,四野堅冰,佛珠在凍僵的手指間抖動,衣履又是單薄,只得吐出大聲佛號,呵出口中熱氣,暖暖手指。  年輕的媳婦正在隔壁紡紗、做飯。婆婆是過來人,從紡車的嗚嗚聲中可以辨出紡紗的進度,從灶火的呼呼聲中可推知用柴的費儉。念佛聲突然中斷,一聲咳嗽,以作儆示,媳婦立即領悟,于是,念佛聲重又平和。媳婦偶爾走過門邊,看一眼婆婆。只等兒子長大成家,有了媳婦,自己也就離了紡車、灶臺、拿起佛珠。  不知幾個月后,廟中有一節典,四村婦人,皆背黃袋,衣衫干凈,向廟中趕去。廟中沸沸揚揚,佛號如雷,香煙如霧。莊嚴佛像下,緇衣和尚手敲木魚,巍然端然。這兒是人的山,人的海,一人之于眾人,如雨入湖,如枝在林,全然失卻了自身。左顧右盼,便生信賴,便知皈依。兩膝發軟,跪向那布包的蒲團。  鄰家有一幫會中人,一日缺錢,闖入我家,抱我而走,充作人質,以便逼索。家人哀求追趕,無濟于事。村間一二叔伯大聲呼叫,只換得他大步逃奔。他抱我躲進了廟會的人群,擠擠挨挨,東張西望。  他從未進過廟宇,從未見過如此擁擠的人群。他的步子不得不放慢,漸漸端詳起四周的奇景。佛號浩蕩而悠揚,調節著他的鼻息,眾人低眉垂目,懈弛了他的對抗。他懷抱我的手勢開始變得舒適,宛若一個攜嬰朝拜的信士。當他擠出廟門,就像成了另一個人,笑咧咧的,走進我家,把我輕輕放回搖籃,揚長而去。我的嘴里,銜著一支土制棒糖。  他再也沒有回來。聽人說,就在幾天之后,他在路上,被先前的仇人砸死。  我家近處的廟宇很小,只有兩個和尚,一胖一瘦,還有一個年老的廟祝。瘦和尚是住持,嚴峻冷漠;胖和尚是云游僧人,落腳于此,臉面頗為活絡。  兩個和尚坐在一起念經,由瘦和尚敲木龜,的的篤篤,嗚嗚唉唉。孩子們去了,圍著他們嬉鬧,瘦和尚把眉頭緊蹙,胖和尚則瞟眼過來,牽牽嘴角,算是給孩子們打了招呼。孩子們追逐到殿前院子里了,胖和尚就會緩緩起身,穿過院子走向茅房,回來時在青石水斗里凈凈手,用寬袖擦干,在孩子們面前蹲下身來,摸摸他們的頭發和臉蛋,然后把手伸進深深的口袋,取出幾枚供果,塞在那些小手里。耽擱時間一長,瘦和尚的木魚聲就會變響,胖和尚隨即起身,走回經座。  他們不念經的時候,孩子們敢到胖和尚的禪房里去。胖和尚滿臉笑容,躬身相迎,問孩子們的名字,然后拿起毛筆,握住軟軟的小手掌,把各人的名字一一寫上。他的字寫得極好,比學校的女老師寫的好多了。不忍心洗掉,照著它,一遍遍臨摹。第二天寫字課,老師看見黑糊糊的手掌,笑了:“怎么把手都涂臟了?”還沒說完,竟一步上前,緊緊握住,急問:“誰寫的,這么好?”她知道,這些村莊,幾乎沒有識字的人。說是和尚,老師像被燙著了一般,連忙放手,轉身走開。  放了學,少不了告訴胖和尚,老師稱贊了他的字。胖和尚嘡聲一笑,說:“我們住持寫得才好!”隨即領孩子到后院,指了指菜園南端的一堵粉墻。那里,滿墻都是烏亮活靈的字,比字帖上的還好。深深嗬了一聲,小步走去,依偎著粉墻仰望。難怪瘦和尚一臉端莊。  一天,兩個和尚仍在念經,孩子們唱起了老師新教的一首歌,像與和尚比賽。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和尚們念完一段經,站起身來。走向孩子們的,不是胖和尚而是瘦和尚。孩子們驚恐地要逃開,瘦和尚說:“等一等,你們剛才唱的是什么?”孩子們囁嚅地復述了一遍,瘦和尚說:“來,到我的禪房里來。”  瘦和尚的禪房在樓上,孩子們從來沒有上去過,心跳得厲害。這個禪房太整潔了,油亮的藏經箱成排壁立,地板油漆過,一塵不染。瘦和尚走到桌邊舉筆展紙,說:“你們再念一遍。”孩子們邊念,他邊寫,寫完自個兒咿唔一陣,點頭說:“寫得好。是你們老師寫的?”他打開桌上的錫罐,取出一把供果,分給孩子們。比胖和尚平日分的,多得多了。  第二天當然又去轉告老師,說和尚稱贊她的歌寫得好。老師立即臉紅,說:“我怎么寫得出來?那是李叔同寫的。”幾天之后,瘦和尚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下三個字:李叔同。  學校離小廟不遠,只隔著一條大路,但和尚和老師從來沒有見過面。終于有一天,老師正在小小的操場上與孩子們玩,突然停住,眼睛直盯盯地看著墻外。那里是一個傾倒學校垃圾的瓦礫堆,瘦和尚正在彎腰揀著廢紙。揀了一大堆,用長長的衣服兜著,走到廟門邊,抖進墻上一個洞口,點火焚燒。洞口上有四個暗暗的字跡:敬惜字紙。  孩子們疑惑地仰臉看老師,老師也在發呆。  又有一次,輪到和尚們發呆了。兩個和尚在路邊看到一頭羊被石頭一絆,差點跌進水池。他們惜生護生,立即牽起羊頸上的繩子,拴在路旁一棵小樹上。當時,大路旁已種下兩排小樹,直伸遠方。兩位和尚笑瞇瞇地正待走開,從校門里急急地奔出我們的老師,胸脯起伏著,氣喘吁吁地解開拴在樹上的繩子,對孩子們說:“羊要把小樹掙斷的,快把羊送還給主人!”平下氣息后她又說;“等你們畢業,這樹就這成了林蔭道。那時正是大熱天,你們陰陰涼涼地走到縣城去考中學。”  兩位和尚在幾步之外,呆呆站著。他們萬沒想到,學校老師竟是如此一位麗人。不敢正視,直耳聽著,眼睛只盯著孩子看。他們惜生護生,好像并不包括植物,而老師起伏的胸脯中,卻藏著一個綠色的天地。  夜間,整個鄉村一片漆黑,只有小廟排房的燈和老師宿舍的燈還亮著,遙遙相對。撣房里點的是蠟燭頭,老師點的是玻璃罩煤油燈。村里老人說,他們都在“做課”。  孩子們每夜都抓蟋蟀,連亂墳崗子也不怕。這里已是村邊,村外是無邊無際的荒原。于是,兩道燈光,宛如黑海漁火。  吾鄉東去6里許,有一座輝煌大廟,名曰金仙寺。寺門面對寬闊的白洋湖。寺廟前半部在平地上,后半部則沿山而上,路人只見其黃墻聳天,延綿無際,不知其大幾何。進得寺門,立即自覺矮小,連跨過一條門坎也得使勁搬腿。誰也走不完它的殿閣和曲廊,數不盡它的佛像與石階。曾扒窗偷看過它的一個廚房,其鍋之大,幾若圓池。老人說,興盛之時,此寺和尚上千,一睹此鍋,大體可信。記得此寺一個院落,有灑金木雕的全本西游記連環故事,刻工之精,無與倫比。鄉間兒童,隔些時日便躡腳進去,低聲指認,悄聲爭辯,讀完了一部浪漫巨著。也讀完了一門雕刻美學。  金仙寺東側,便是小鎮鳴鶴場。走完狹長的街道,再走完一道長堤,又有一座小廟,上名石激頭。該地石揪處處,故而得名。石批頭小廟只是通向一座比金仙寺更為宏大的廟宇的起點。由它向南,翻過五座山頭,即見遠近聞名的王磊寺。  在鄉人心中,金仙寺和王磊寺,無異于神秘天國。那里也該有住持或首領吧,他們會是何等樣的超邁人物?如此浩大的排場,開支來自何處?這些問題,連小廟里的兩位胖瘦和尚也完全不知。一天又一天,只聽山那邊傳來的晨鐘暮鼓,堂皇而又沉著。  大概是從30年代起始罷,兩寺漸漸有了新的動向。山薯出土季節,常見田埂阡陌間,有兩寺和尚挑擔來往。他們把山薯送給有過施舍的人家,說是答謝,實則提醒,請施主趕緊再結善緣。看著汗漬涔涔的和尚,看著沾滿黃泥的山薯,鄉人們終于知道,兩寺的財脈已經枯竭。黃泥山薯確是佳品,濃甜嫩脆,比平地紅薯好得遠了。  年長之后翻閱史料,看到一段記載驚了一跳。我離開座位,仁立南窗遙望家鄉。豈能想到,和尚們挑著山薯走出廟門,五磊寺里住著的,竟然正是——寫歌詞的李叔同!  李叔同,留學日本首演《茶花女》,揭開中國話劇史。又以音樂繪畫,刷新故國視聽。英姿翩翩,文采風流,從者如云,才名四播。現代中國文化,正待從他腳下走出婉約清麗一途。突然晴天霹雷,一代俊彥轉眼變為苦行佛陀。嬌妻幼子,棄之不見,琴弦俱斷,彩色盡傾,只換得芒鞋破缽、黃卷青燈。李叔同失落了,飄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師,千古佛門又一傳人。  我們唱著他的歌,與和尚比賽,而他自己卻成了和尚。  他在掙脫,他在躲避。他已耗散多時,突然間不耐煩囂。他不再苦惱于藝術與功利的重重抵悟,縱身一躍,去冥求性靈的完好。  松濤陣陣,山雨淋淋,這里已沒有一個現代的顫音。法師自杭州出家,歷十余年,由凈土而皈南山律宗,在五磊寺受菩薩戒,發愿弘揚律宗,創建道場。  五磊寺住持棲蓮,金仙寺住持亦幻積極響應。一所“南山律學院”正醞釀建起。法師只提倡議,不管實務。兩寺住持,只得到上海募錢。上海名士得知法師倡議,慨然解囊,兩寺住持隨即辦置化緣簿,請法師寫序。  法師一見簿冊,突然大怒,嚴責兩寺住持“藉名斂財”。但無財何從建院?法師也是進退維谷。重去招惹早已訣別了的世界,是他所忌諱。于是律學院停辦,法師不久也云游別處,留下尷尬的廟宇兩座。  或許可說,法師出家,是新文化在中國的尷尬;法師發怒,是佛教在新時代的尷尬。我由此想到小廟與學校間相對的燈光。兩道燈光間,法師的袈裟如云如霧,飄蕩隱約。  金仙寺旁,土木工程正忙。和尚們念經完畢,或挑山薯回來,成群結隊傻傻地觀看。  那是一位叫吳錦堂的華僑在重建家鄉。吳氏不知何許人也,據傳,乃近鄉一普通農孩,長大流落上海,被雇于一家日本餐廳,如此這般,到了日本,竟日漸發達,成高官巨賈。然后傾其資產,投于桑梓。金仙寺面臨的白洋湖,由他筑岸建堤,光潔堅致,氣勢恢宏。沿湖民房,悉數重造,皆若層層別墅。由東到西,長幾里許,竟成了一個世外桃源。更為甚者,還在北面東山頭,耗巨資興建一所學校,曰錦堂師范。古地之大,建房之多,令鄉間財紳咋舌。不久他便去世,金仙寺西側,筑豪華墓道,成一名勝,供人憑吊。  墓體為白石,正如湖岸為白石,長堤為白石,蕩蕩展開,白得晃眼。圈圈白光圍住了金仙寺,金仙寺依舊黃墻高聳,藤葛纏繞,暮鴉回翔。  和尚們洗滌打水,也享用著平臻臻的洋灰河埠。葛麻芒鞋,踏在上面,總覺得過于挺滑,不大自在。不知弘一法師可曾在這條長堤上漫步,估量他不會喜歡。他逃避著現代,而現代卻莽莽撞撞,闖到了廟門跟前。  天長日久,無人修葺,吳錦堂的種種建筑,也漸漸污損,與四周蕭索的村落悄悄扯平。唯有你到浙江的所所中學,遇到幾名老教師,一問之下,常答曰出身錦堂師范。我在京滬兩地,遇到一些浙籍知名學者,敘完同鄉之誼,總能發現,竟也是錦堂師范的人才。  抗日戰爭時期,曾有幾名日本兵,為吳錦堂墓站崗。鄉民疑惑了,不再對他感恩戴德。他的墳墓,一度成了曬谷場。  數月前在報上讀得一條新聞:全國青少年珠算比賽,前面一批名次竟然全部屬于浙江一座小鎮。記者用惶惑不解的筆調寫道,神童薈萃一處,實是奇跡。這座小鎮,便是金仙寺旁側的鳴鶴場,吳錦堂修建世外桃源的所在。  我是理解的,自豪地一笑。耳邊響(www.lz13.cn)起嘩嘩的珠算聲,如白洋湖的夜潮。  聽說兩大寺廟又在重新修復,款項甚巨。工棚里,應有錦堂師范的畢業生,指揮著算盤的交響樂。  注:此文發表后,收到從家鄉寄來的《慈溪修志通訊》,其中有一段文字介紹吳錦堂:  吳錦堂(1855~1926),名作莫,東山頭鄉西房村人。出身農家,少時隨父耕作,及壯東渡日本,經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為重,先后捐銀數十萬兩,興修水利,創辦學校,澤被鄉里。本世紀初,與陳嘉庚、聶云臺并稱全國“辦學三賢”。又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人人事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著名愛國華僑。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集_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經典語錄分頁:123


蝦皮Shopee衝直播人數包月
買直播人數最穩定- YouTube在線衝直播人數包月 衝Instagram在線直播人數買直播人數最穩定- 衝YouTube在線直播人數 抖音在線直播人數灌水可配合夜間直播灌人數- 買蝦皮Shopee直播人數包月 抖音灌觀看人數

arrow
arrow

    ff676d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